名医专家

名医专家

联系我们

华医国粹
地址:
咨询电话:
手机:
网址:www.huayiguocui.com

吴秉峻

2019-12-15 17:12:09  点击:

微信截图_20230628163545.png

 吴秉峻(原名吴本俊),⽣于1949年9⽉,出⽣于上海,祖籍安徽皖南 泾县。祖传中医世家,新安医学传⼈。13岁随⽗⺟全家七⼈送回祖籍务 农,从此开始了中医⽣涯的第⼀阶段,直⾄1981年平反落实政策回到 上海,历经廿⼗年九死⼀⽣沧桑。 1990年出国,定居加拿⼤。初期经商,从91年⾄94年因极度劳累3次病 倒急诊⼊院。第⼀次⾯神经瘫痪;第⼆次坐⻣神经剧烈疼痛;第三次⼤ 便⼤出⾎引起⼼肌梗塞,3次均因医院治疗⽆效⽽签字出院,最后全部⾃⼰治愈。从1996年 开始了中医⽣涯的第⼆阶段,直⾄2016年返回中国,⼜⼀个廿⼗年的中医⽣涯。 在四⼗年的中医⽣涯中,尤其是在加拿⼤廿⼗年的⾏医过程中,在极不公平⾃⽣⾃灭的⽣存 被迫环境下,创造性地发明了《双臂5次同测⾎压》技术。这⼀全世界独⼀⽆⼆的技术,在 全⺠医保的⻄医⼀医独⼤的治疗体系中,虽然病⼈不需要化⼀分钱就可以得到全部的检查与 治疗,可是在⻄医治不了的疾病与检查不出问题的亚健康状态的病⼈,只能⾃费来找中医诊 断与治疗了。由于《双臂5次同测⾎压》诊断的科学性与治疗的有效性,成功地吸引了来⾃ 世界各地各个⺠族中不同阶层的求医⼈⼠。这⼀丰富的社会资源使《双臂5次同测⾎压》的 研究获得了全世界各个⺠族不同阶层的⼴谱性。在⻓达廿⼗年的持续深⼊研究与临床应⽤ 中,使《双臂5次同测⾎压》技术成为东⻄⽅思维融合交流与中、⻄医学沟通的桥梁。应⽤ 这⼀技术以后不仅治好了当代各种慢性疾病,⽽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产⽣了⼤量的数据,把 这些数据结合⽹络技术以后惊奇的发现:这就是中医的标准化、数据化、科学化、现代化的 模式。我的研究结果却是沉痛与悲哀的,⼈类将⾯临⼀场⾃⼰造成的健康⼤灾难。 ⼆、研究的开始 在⾃⽣⾃灭的艰难⾏医⽣涯中持之以恒地做没有资助的医学研究,⽽且探索前⽆古⼈、旁⽆ 同道的医学顶尖的⽅向性课题,可⻅难度与深度。为了寻找中医28种脉象动⼒源的根据,诊 所关⻔跑去台湾寻找王唯⼯教授的三本著作,经过研究发现王唯⼯教授的“左⼼房射⾎在90 度主动脉⼸上产⽣的共振谐波”理论,并不能解释脉象动⼒源的来源问题。2015年⼗⽉份欧 洲发⽣了癫覆全⼈类思维的两件⼤事,⾄此我的研究划上了完美的句号。 1、诺⻉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研究中微⼦变性的两位科学家。 2015年10⽉6⽇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,2015年度的诺⻉尔物理学奖授予东京⼤学宇宙线研究 所梶⽥隆章教授和加拿⼤⼥皇⼤学名誉教授⻨克唐纳。奖励他们发现了中微⼦振荡现象,破 解了宇宙中“隐身⼈”的暗物质之⼀的中微⼦之谜。这⼀发现修改了基本粒⼦物理学的基本法 则,有助于解释宇宙的起源。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:“这两名获奖者的硏究对证 明中微⼦改变特徴作出了关键性贡献,引发这种物理变化需要中微⼦具有质量,他们的发现 改变了⼈类对物质内部运作的理解,并能提升对宇宙的认知”。诺⻉尔委员会说:“宇宙射线 与地球⼤⽓层之间的反应会产⽣⼤量的中微⼦,太阳内部的核反应也会产⽣中微⼦,每秒钟 有数万亿个中微⼦从宇宙⽽来进⼊我们的身体,没有任何东⻄可以阻挡它们。中微⼦是⾮常 ⼩的基本粒⼦,能够⾃由穿过地球,不与任何物质发⽣作⽤,因⽽难以捕捉和探测,被称为宇宙中的隐身⼈”。中微⼦进⼊⼈体之后成为⾎常规检测中的:中性粒细胞百分⽐,这就构 成了⾎液波中的:波粒⼆象性。 2、全球顶尖科学家争论了⼀个多世纪的量⼦纠缠被证实存在。 同样在2015年10⽉,另⼀个震惊全世界乃⾄癫覆了全⼈类思维的实验在欧洲完成了,为上 个世纪以来爱因斯坦与尼尓斯·波尔围绕量⼦纠缠展开的世纪争论画上了完美的句号。2015 年的10⽉21⽇荷兰Delft⼤学完美地验证了《⾙尓不等式》不成⽴。這⼀宣告结束了⻓达近 百年以来的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詮释之间的爭论,也结束了《⾙尔不等式》引起的53年以来 全球物理科学家不间断的实验研究。真正的科学必须还宇宙⼀个完整的真象,这个真象是宇 宙中存在着看得⻅的物质,也存在着看不⻅的物质;存在着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研究发 现的经典物理科学,也存在着以尼尔斯·波尔为代表的量⼦⼒学中的量⼦纠缠科学。经典物 理科学发现与解释了宇宙中可⻅的物质运动规律,量⼦⼒学科学发现与解释了宇宙中看不⻅ 的暗物质与暗能量,量⼦纠缠解释了物理学中难以理解的⽐特叠加现象。 ⻄⽅世界的这⼀发现,印证了古中医的阴阳平衡与天⼈合⼀的理论是正确的。2016年12⽉ 份,美国国会通过了《真实世界研究的法案》全世界显示了,科学研究不仅要追求看的⻅的 物质,也要有看不⻅的物质。《中医⼈体功能学》被世界提上了议事⽇程。 三、中国媒体与⻄⽅媒体的报导 1、2011年1⽉获加拿⼤第六届杰出华商创业精神奖,受加拿⼤总理:斯蒂芬·哈珀的接⻅2、2011 年 10 ⽉ 《科技中国》【吴秉峻:中医科学化的探索者】 3、获得2011年12⽉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【⾦桥奖】 4、2016年4⽉,中国CCTV4 《中国⼈在海外》摄制组赴加拿⼤拍摄 【勿忘中医之魂】 5、2016年12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《杏林寻宝》献宝⼈  6、2018年11⽉《杏林绝活》出版吴秉峻作为编委。 7、双臂⾎压诊断技术列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07001科题项⽬。 8、2016年3⽉发布在环球中医药杂志上的学术论⽂。 环球中医药 2016 年 3 ⽉第 9 卷第 3 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, March  2016,Vol 9, No3 359 ·学术论坛·⼨⼝脉诊与双臂⾎压的关系探讨 闫东宁 何丽云 吴秉峻 李新⻰ 侯爱娟 摘要本⽂对⼨⼝脉诊与双臂⾎压的关系进⾏了探讨,提出应⽤双臂⾎压⼼率数据客观反映⼨ ⼝脉象脏腑⽓⾎功能变化的设想,脉诊与双臂⾎压的关系可能是疾病诊断新途径的研究思 路。 笔者针对近年来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的分析。 通过对中医脉诊和双臂⾎压 之间的关系 探讨,分别从中医脉诊与双臂⾎压测量部位的关系,双臂⾎压与⼨⼝脉在测病的医 学原理⽅⾯的关系,脉诊与双臂⾎压在⽣理病理⽅⾯的联系三个⽅⾯进⾏了论述。 并进⼀步 剖析了脉诊与⾎压数据结合的可⾏性,从脉诊与⾎压数据结合应⽤这⼀⽅⾯列举了⼀系列的 研究进⾏论证,同时说明了 双臂⾎压⼼率指标可能是连接中⻄医诊断的关键因素。 在最后⼀ 个部分分析了双臂⾎压数据应⽤ 于脉诊客观化的优势与不⾜。 ⾎压测脉诊断⽅法还刚刚起 步,⾎压测脉的普适性和准确性还需要经过反复的临床试验和观察,其理论依据和更深层次的 内在联系也需要进⼀步的探讨。 关键词 双臂⾎压; 脉诊; ⼨⼝ 中图分类号 R241. 1 ⽂献标识码 Adoi:10. 3969 / j. issn. 1674 1749. 2016. 03. 035 中医承载着数千年与疾病⽃争的经验,为中华⺠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⼤贡献,脉诊是在中医 学漫⻓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的独特疾病诊断技术之⼀。 脉诊是通过按触⼈体的脉搏,以体察脉 象变化的切诊⽅法,医⽣在临床诊断中必须进⾏脉诊才能准确把握病机。 岳沛平[1] 认为“千 百年来,⼈们 把脉诊作为别阴阳、辨脏腑、论虚实、断病机与定治则的根据之⼀,它在整个医 疗实践中有着举⾜轻重的地位。但是脉 诊过程中也常常遇到“ ⼼中易了,指下难明的困境。 脉诊技巧难以表述,是最难于量化、客观化的中医技法。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⼊,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脉诊也⼴泛地展开。 脉诊的客观化逐渐成为众多研究 者研究的 热点,受到⼴泛的关注。 从 20 世纪 70 年代⾄今, 国内外众多学者在不同领域,运⽤不同技术 和⽅法,进⾏于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。 魏红等[2] ⼈的研究表明,⽬前研制 出多种性能各异的 脉诊仪,如 MX3C 型、MX5 型、MX811 型、ZM III 型、 MXY 1 型、 MTY A 型、 WD 1  型、 BYS 14 型 四 导脉象仪等。 虽然有很多仪器相继问世,但由于其使⽤的相 关仪器,分析 ⽅法及参数标准不统⼀,导致诊断出来的结果 名同⽽实异,重复性⽋佳,未能在临床上⼴泛应⽤ [3] 。 有研究者认为中医脉诊现代研究尚没有⼀致公认的成果,临床转化推⼴受到局限[4] 。 在脉诊客观化的研究与实践中,本研究得到了 9、基⾦项⽬: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3 年中医药⾏业科研专项 (201307001) 作者单位: 100700 北京,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[闫东宁(硕⼠研究⽣)、何 丽云、李新⻰、侯爱娟]; 加拿⼤ Benjamin 平衡疗法中⼼(吴秉峻) 作者简介: 闫东宁(1989- ),2013 级在读硕⼠研究⽣。 研究⽅向:中医临床评价⽅法学。 Email:357050801@ qq. com 研究组引⼊双臂⾎压测脉,作为⼀种脉诊量化客观化的新⽅法,通过对⾎压变化的连续观测,以 中医脉象理论为指导分析机体脏腑功能的变化,以期达到辅助医⽣诊疗,同时探索 脉诊客观化 的新路。11-1、脉诊与双臂⾎压的关系分析 中医脉诊与双臂⾎压测量部位有密切关系 ⾃⻄晋王叔和《 脉经》 之后,独取⼨⼝脉法发展为 主 流脉法,沿⽤千年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 从解剖位置来说,⼨⼝脉法选取的是⼿臂内侧 尺⻣棘突前的桡动脉,桡动脉是肱动脉的⼀个主要分⽀。 桡动脉是腕式⾎压测量的直接作⽤ 位置[5] ,肱动脉则是臂式⾎压测量的直接位置。 对于臂式⾎压测量的肱动脉与中医脉诊的桡 动脉间存在的分⽀关系,在体现机体功能⽅⾯应该有异曲同⼯之妙。 刘⼩芬 等[6] ⼈对健康 ⼈群肱动脉与桡动脉⾎压值进⾏了⽐较,⽤台式⾎压计(mmHg)对 200 名志愿者肱动脉和桡动 脉的⾎压进⾏了测量,其中男性志愿者 110 例,⼥性 60 例,年龄为 15~75岁,平均(36.2)岁。 排除可控⼲扰因素,测量数 据采⽤配对 t 检验,结果显示 P>0. 05,提示肱动脉与桡动脉 ⾎压值 的差别⽆统计学意义。 由此可⻅,在同⼀个体、⼼输 出量和阻⼒稳定的情况下,⼀定时期内的 动脉⾎压是相对稳定的。 脉诊同样是通过感知患者脉搏跳动的次数、态势和规律性与否诊 断疾病的,可以说⾎压和中医脉诊之间有相同的物质基础。 11-2、双臂⾎压与⼨⼝脉在测病的医学原理⽅⾯有密切关系。 ⼨⼝诊法始于《⻩帝内经》,详于《难经》,在《脉经》之后得到了推⼴。 对于独取⼨⼝脉法 候脏腑疾病的机理《素 问·五脏别论》中有详细论述:“帝⽈:⽓⼝何以独为五脏主? 岐伯⽈:胃 者,⽔⾕之海,六府之⼤原也,五味⼊⼝,藏于胃,以养五藏⽓,⽓⼝亦太阴也,是以五脏六腑之⽓味 皆出于胃,便⻅于⽓⼝。经后代医家考证,此处“ ⽓⼝” 即为⼨⼝ 所在。 ⼿太阴肺经起于中焦,中焦乃脾胃所在,脾胃为五脏六 腑精⽓的源泉,五脏六腑的⽓⾎变化均可 影响到肺经,⽽⼨⼝为肺经原⽳与经⽳所在地,是肺经经⽓聚集的地⽅,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⽓ ⾎变化。 再者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⼜⽈: ⻝⽓⼈胃,浊⽓归⼼,淫精于脉,脉⽓流经,经⽓归于肺, 肺朝百脉,输精于⽪⽑......留于四藏,⽓归于权衡。 权衡以平,⽓ ⼝成⼨,以决死⽣。这说明,肺 朝百脉,全身⽓⾎循⾏流经 肺脏,汇聚于⼨⼝,⼨⼝为脉之⼤会,全身⽓⾎沿经脉循⾏⼀ ⽇⼀夜 五⼗营,复会于⼿太阴之脉,故⼨⼝处即可体现全身脏腑经脉⽓⾎的变化。 ⾎压测量时选择的 肱动脉或桡动脉分别位于肘横纹和腕横纹上,即⼿太阴肺经循⾏经过的部位,与独取⼨⼝脉法 在理论上具有相同的基础,通过双臂⾎压这⼀指标来测量⼈体五脏六腑⽣理功能和病理状 态。 将⼨⼝脉象以具体的⾎压数值的⽅式呈现,只要对数据深⼊利⽤,不减少从⼨⼝脉搏传达 出来的信息含量,这种量化直观的表达⽅式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。的表达⽅式是时代的需要 和必然。进⾏了很多的客观化研究。 脉象与⾎压都是众多因素共同 作⽤的结果。 有研究表 明脉象的决定因素包括⾎压与⾎管 壁厚度[7] 。 其中王东升等[8] 从⾎液动⼒学⻆度研究了 中医 脉诊的实质,认为机体在病理状态下往往以改变⾎流量来应 对需氧量的变化,所以不论古 ⼈对脉象怎样描述,其实质都 是流量、动能、⾎管张⼒三者的综合变化,能满⾜需⾎量者就 是 有胃⽓之脉,不能满⾜者就是死脉。 同时有研究发现[9] , 诊脉时⼿指压扁⾎管,造成⾎流阻⼒ 使其转变成⾎压,以此⼒的⼤⼩来衡量其⽣理功能是有科学依据的。 这个⼒的⼤⼩在⼀定程 度上反映各脏器的⽣理状态,因为桡动脉离⼼脏 的距离与各脏器离⼼脏距离差不多相等,⼜在 身体的两侧, 可以代表腹腔、胸腔内各脏器中的⾎流能量,所以在这⾥诊 得的⼒实质上是⾎流 能量的守恒与转换能⼒。 燕海霞等[10] 认为⼨⼝诊脉是脉搏波在桡动脉处显现的部位深 浅、速度快 慢、振幅强度、周期节律性和波形形态的综合反映,总结了从 ⾎液动⼒学⻆度近 ⼗年来对中医脉象形成的机制研究,认为 中医脉象的形成与⼼脏射⾎量、⾎管张⼒、⾎流速度、外周阻 ⼒等多种因素有关。 孙宁玲等[11] 研究显示,⼈体状况发⽣ 细微改变的时候,都 会在脉象上得到反映,例如受寒感冒,脉 象则为浮脉,⼥⼦⽉经将来则显现脉滑略数,这些细微 的变 化也会反映在⾎压变化上。 认为⼥性在其⼀⽣中经历⽉经、 妊娠、⽣育、绝经等不同 的⽣理环节,在这些环节中⾎压都会 产⽣⼀定的变化。 综合以上研究观点可⻅,脉诊与⾎压有 着 共同的⽣理病理基础。 11-3、脉诊与⾎压数据结合应⽤是疾病诊断的新途径 脉诊与⾎压数据结合应⽤是疾病诊断的新途径 ⾎压的变化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。 党德宏[12]经过反复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,机体微⼩的改变往往会引起 ⾎压不同程度的改变, 这种不同程度的改变正与⼨⼝诊脉法 密切相关。 溃疡病合并出⾎( 中焦病) 患者,测量双臂⾎ 压, 以⾎压收缩压舒张压中数值的⾼值定病位,脉证符合率达到 79.42%。 肾⼩球肾炎(下焦 病)的⾎压测量符合率可达 77. 8% 。 在近年的研究观察中,党德宏等[13] 对⾎压与脉诊 相互 之间的关系有了进⼀步的认识,例如虚脉表示收缩压、 舒张压和脉压差皆低于正常值,三个数 据接近时更为准确。 实脉则是三个数据皆⾼于正常值。 在⾎压与证型的关系中, 虚中夹实病 证⾎压的特点是左侧和右侧臂的收缩压、舒张压 和脉压差数值均低于正常值,但在这些低值 中,某个部分⾎ 压值较其他部分较⾼,此部稍⾼⾎压值,与相应的脏腑病变 有关,是虚中夹实之 征。 加拿⼤本杰敏平衡疗法中⼼吴秉俊 先⽣结合多年临床实际诊疗经验,初步建⽴了双臂⾎ 压与⼨ ⼝脉诊合参,诊断各系统疾病的技术和⽅法,并在临床上取 得了良好的疗效。 该⽅法 以中医藏象学说为基础,强调了脏 腑平衡在⼨⼝脉象上的体现。 其发现左⼿收缩压与肺系相 关联,左⼿舒张压与脾胃相关联;右侧收缩压与⼼肾相关联, 右侧舒张压与肝胆相关联;⼼率则 与全身⽓⾎功能的状态相 关联[14] 。 对于⾎压与脏腑阴阳平衡的关系中,他认为左⼿ ⼀次 ⾎压反应的是⼈体上半身⼀侧的从脏腑到体表的区域 动态运⾏情况;右⼿⼀次⾎压反应的是 ⼈体下半身⼀侧的从 脏腑到体表的区域动态运⾏情况;左右⼿双臂⼀次⾎压反应 的是⼈体上 下⼀侧的从脏腑到体表的区域动态运⾏;左右⼿ 双臂两次⾎压,才能够完整地反应⼈体全身 上、下、左、右全 部的区域动态运⾏与之相应的⼈体对⽴与统⼀的规律,才能体现中医的“藏 象理论与五⾏学说和天⼈合⼀的阴阳平衡理论。 11-4、⾎压测脉以⼨⼝脉诊为基础, 以临床实践为基⽯⾎压是⼀个定量指标,⽽脉象是⼀个定性指标,将两者 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 为临床医⽣诊断与疗效评价服务。 中医医⽣在进⾏⼨⼝脉诊时,先在⼨⼝处采集信息并进⾏ 分类 分析,将⼨⼝处波动分为⼨关尺三部,并根据不同⼒度采集 的信息分为浮中沉三部,再应 ⽤中医理论使其与五脏六腑对 应,判断⼈体寒热表⾥虚实等,最后形成了⼀套复杂严密的 诊断 体系,在具体的中医诊断辨证过程中,医⽣只要把握到 对疾病或辨证诊断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 进⾏判断和治疗了, 往往记录的并不是指下体验到的所有情况。 当医⽣应⽤⾎ 压测脉这种⽅ 法时,⾎压仪采集的信息经过反复多次测量, 可以得到⼈体⽓⾎及五脏功能状态变化的客观数 据,对于⾎ 压⼼率数据的分析利⽤,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,具体分析过 程都遵循着中医司外揣 内的认识⽅式,并且运⽤⼨⼝脉脏腑 定位的⼀般规律进⾏分析,完全符合中医的辨证诊断过 程, 可以从数据中得出可靠的分析结果,是⼀种脉诊数据化的尝 试。 在临床实践中,每⼀种中 医的诊断⽅法和治疗技术都是 通过临床应⽤与经过检验的,双臂同时测量的⾎压⼼率数据 合 参,使中医四诊特别是脉诊变得更加可操作。 例如,近年 来,本研究组在临床应⽤时与中医四 诊合参,将每次就诊患 者的双臂⾎压值连续两次测量并记录,观察患者双臂两次四⼤组⼗⼆⼩组的⾎压是否平衡,判断⼈体五脏六腑的阴阳运 ⾏是否平衡。 在患者多次诊疗的过程中,对⽐ 分析⼏次⾎压 之间的变化与波动,发现⾎压⼼率的数据变化确实可以反映 出最近⼀段时间患 者的身体状况与治疗效果。 在临床上的 多年应⽤,积累了数千例⾎压测脉的诊断病例。 以上 分析结 果提示:⾎压测脉有着⼴泛的应⽤前景,⾎压数据的变化规 律不限于对⼼脑⾎管系统疾 病的观察,可能与中医脉诊⼀ 样,能够测量出全身机体⽣理病理的变化,是全身疾病诊断 的⼀ 条新途径。 11-5、⾎压⼼率指标是连接中⻄医诊断的桥梁 ⾎压作为⽇常必须监测的⽣命指征,测量⽅法成熟稳定,近年来其设备被家庭化便携式开发应 ⽤。 ⽆论是臂式⾎ 压测量还是腕式⾎压测量,都可以提供多次重复测量的具体 数值,为中⻄ 医诊断带来便利。 ⾎压的测量不应该再局限于 ⽇常对⼼脑⾎管疾病的监测以及危急重症时 对⽣命迹象的 把握,⽽是应该成为测量⼈体脏腑功能变化的晴⾬表。 传统 上,⾎压是指⼼脏 收缩时⾎液流经⾎管对管壁产⽣的侧压 ⼒,是⼼室射⾎和外周阻⼒共同作⽤的结果[15] ,⾎压 能够反 映⼼脏和⾎管的⽣理功能,其物质基础是体内的⾎液循环, 因此,⾎压数据主要作为诊 断⾼⾎压和⼼脑⾎管情况的⼀般 ⽣理性指标,却忽略了针对其蕴含的信息进⾏更多更深⼊地 研究。 11-6、⾎压测脉的研究思路为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了新 的视⻆ 认识和挖掘被⼤家熟知的⾎压⼼率数据,并将中医脉诊 的诊断⽅式多样化、数据化,⽆疑是⼀ 种继承和创新的探索 之路。 ⽬前检测⼈体健康状态的技术⽅法与医学参数繁多, ⽆创检测是 最理想的检测⽅式,⼤⼒发展⽆损检测传感器是 ⽣物医学传感器的发展焦点[16] ,中医脉诊与 ⾎压⼼率数据 的结合不仅符合这种趋势,也是对⾎压⼼率数据有机应⽤的 延伸。 在研究过程 中,基于本团队的研究成果,⾎压可以观 察到很多身体的信息来辅助医⽣。 通过⾎压与脉象的 结合 形成⼀种⾎压为数字基础的脉诊模式,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 ⼀些问题。 11-7、⾎压数据应⽤于脉诊研究的优势与不⾜ 在脉诊客观化的⽅向上,⾎压作为基本的⽣命指征,具 有测量⽅法成熟稳定、可以重复测量等 特点,有着巨⼤的优 势。 主要概括为三⽅⾯的优势:⾸先⾎压是⽇常使⽤⽣命指 征,获取极为 ⽅便。 由于⽅法成熟,所以测量结果可重复性 ⾼,可信度⾼,这是其他⽅式进⾏脉诊客观化研 究⽆法⽐拟 的。 第⼆是由于⾎压测量成本低,⽆论是测量仪器还是使⽤ 费⽤,都是⼗分低廉 的,这就为研究成果的推⼴提供了极⼤ ⽅便。 医⽣与研究者不会因为仪器的种类繁多与价格 ⾼昂 ⽽担⼼,便于获得的数据会促进其发展与研究。 第三,由于 ⾎压测脉使⽤⾎压数值是全 世界通⽤的,这个为今后众多研 究者相互交流提供了很⼤的便利,并且应⽤相同的诊断⽅ 法, 就使不同研究者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具有了可⽐性。⽬前,虽然基于⾎压值便于测量的优势,脉 诊客观化有了新的⽅向,但脉象的测量及其客观化研究之路仍⼗分艰 难。 现代社会中对于脉 象的研究、脉诊技术的传承和应⽤都 存在难度。 将⼨⼝脉的脏腑功能定位与⾎压数据结合 诊断 疾病的⽅法,可以在⼀定意义上实现脉诊数据化,当然,⾎压 测脉的数据结果能不能完全 代表中医三指诊脉的结果,其研 究之路仍然漫⻓。 总之,⾎压测脉的⽅法为中⻄医结合诊断与疗效评价提供了⼀种新视⻆。 当然⾎压测脉诊断 ⽅法还刚刚起步,难免 还存在着很多的不⾜之处。 ⾎压测脉的普适性和准确性还 需要经过反复地临床试验和观察,其理论依据和更深层次的 内在联系也需要进⼀步的探讨。 今后,双臂⾎ 压与脉诊的关系,⾎压与疾病之间的深⼊联系都将会是本项⽬组的研究 重点。 参考⽂献 [1]岳沛平,张义德. 脉诊的源流、临床意义、现状及对策[ J] . ⿊ ⻰江中医药,2005,(6):5051. [2]魏红,刘明林,郑洪新. 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思路探析[J].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,2004, 10(2):69 71. [3]刘明林,魏红,郑洪新,等. 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路与⽅ 法[J]. 辽宁中医学院学 报,2004,6(3):258鄄259. [4]徐刚,魏红,刘明林. 关于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考[J]. 辽宁中医杂志,2007,34(1):41 42. [5] 董晓英,杨学智,⽜欣. 从脉诊的产⽣谈脉诊客观化[ C] / / 世 界中医药学会联合,2006 国际 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 论⽂集,北京:2006. [6]刘⼩芬,蔡贺. 健康⼈群肱动脉与桡动脉⾎压值⽐较[J]. 中 国慢性病预防与控 制,2007,15(5):482. [7]孔宪明,池⾕敏郎, ⾼泽谦⼆. 脉象( 诊) 与加速度脉波的相 关性研究[J]. ⼭东中医药⼤学学 报,1997,21(2):120 122. [8]王东⽣,信红亚,陈⽅平. 从⾎流动⼒学⻆度探讨中医脉诊 [J]. 中国中医急 症,2003,12(5):459. [9]王东⽣,袁肇凯,王⼩茹. 从⾎流动⼒学看中医脉诊“ 胃⽓冶 实质[J]. 南京中医药⼤学学 报,2003,19(6):332 333. [10]燕海霞,王忆勤,宫爱⺠,等. 从⾎液动⼒学⻆度探讨中医脉 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[J]. 时珍国医国药,2010,21 (8):2016 2018. [11]孙宁玲. ⼥性⾼⾎压特点及治疗[J]. 中国实⽤内科杂志, 2014,34(1):22 24. [12]党德宏. ⾎压与举按寻三部脉法关系初探[J]. 辽宁中医杂 志,1993,(6):14 15. [13]党德宏,党超. ⾎压测脉的临床应⽤[J]. 辽宁中医杂志, 2004,31(9):729 730. 10、2011年8⽉中国发展观察,董江坤. ⼤医精诚摇 厚德仁⼼———吴秉峻医师和他的平衡 疗法 11、2011年5⽉《中囯报道》中国共产党成⽴九⼗週年纪念特刊珍藏版,正⽓中国封⾯⼈ 物,从第38⻚⾄47⻚进⾏了全⽅位的报道。 12、2016年7⽉份以后,在中国临床治疗以后获得的绵旗。 

在线客服